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大的赛道,公众号也前前后后写了20多篇各模块及代表公司的分析对比文章,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在工作中不断与各行业的供应商和友商沟通探讨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都说人生是场修行,投资又何尝不是呢?我结合对各部件的硬件结构不断了解也逐步更新自己的认知,也更新了一版自己的人形机器人硬件BOM单贴出来各类行业专家,同行从业者多多指点:
一、动辄40万的硬件BOM成本,人形机器人离商业化还有多远呢?
对创业者,对新产品的拓展者,这个问题永远都是直击心灵,对于一般的制造型企业,很多时候在考虑自动化,机器人换人的时候都会算一个指标那就是投资回报周期:我花了自动化的钱,它能给我省多少钱,省的这些钱按照目前的生产制造成本多久能回本?
结合自身的行业从业经验,一般的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都是5年,对自动化的投资回收周期一般要求控制2年,针对涉及到高危、高污染、高职业危害风险的岗位稍微宽放一点也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相应的回收周期也回要求短一些,我们可以参考在18-30个月的样子来看即可。
在相关券商的研报中也有类似的披露,如下图针对21年的国民收入平均10.68万元,按照人形机器人的替代作业模型,给出来的时间周期在17-30个月,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型,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替代人达到降本的目的。
二、为什么这两年如此多的头部科技企业热衷于做人形机器人呢?
透过一些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做人形是有目的的,马斯克的目的是取代人工,这个机器人不是玩具!是拿来干活的!当然前期先做一些粗活笨活,当然取代人工的话就要适应人工作的环境,使用人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做成人形最直观的好处。
想象一下人形机器人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人类工具系统,它可以用我们的扳手拧螺丝也可以开我们的汽车叉车等等。如果做成其他形式的只能定制,不好直接替代,还需要专门定制各类工装器具来匹配机器人,增加相应的成本。
特斯拉在发布optimus人形机器人时说过,人形机器人对解决美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非常重要,机器人将采用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相同的人工智能系统,并打算让其在未来接替人类的危险、重复性的体力工作。当然了,未来的火星开荒、月球开荒,这些人形机器人也可能会成为主要劳动力。
现阶段我认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代替人类处理危险工作都是能公开说的用途,其实,使用人形机器人代替人,还有很多隐形的、不可明说的好处。这些不可明说的好处,对后续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1、对生产产能的稳定有促进作用:人形机器人,不会请病假、事假、婚假、丧假,不会闹情绪,工作效率不会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机器人的占比越高,工厂的产能就会越稳定。
2、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使用机器人,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招聘、培训、考核,不用节假日发放各种福利,不用搞各种团建。
3、没有用工纠纷:员工泄露公司机密、员工举报以次充好、员工起诉种族歧视、员工起诉性别歧视、员工起诉纵容性骚扰、员工疲劳致死……有人的地方就有麻烦,而换成了机器人,就不会有这些烦心事儿了。用工纠纷,除了对品牌造成重大伤害外,还会对公司带来重大成本支出。员工赔偿、律师费用等,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三、依照目前的硬件成本我们如何才能把成本降低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规模化大生产摊低各类硬件成本的价格。这个某东方大国很在行。
而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 2035 年全球约 4 亿人的岗位将被各类自动化及机器人替代(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21 年全球劳动人口总数约 34.5 亿人,4 亿即代表着预测其中约 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按 Optimus 单体价格 2万美元来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 100 万亿级别。
下图我贴了一张东吴证券研究部做的关于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的2025和2030年各主要部件成本趋势对比图,人形机器人主要包括动力总成系统(60%,电池系统+各关节机电执行器)、智能感应系统(15%)、结构件及其他(10%)、制造成本(15%),其中行星滚柱丝杠、六维传感器降本空间大。根据测算2025年小批量生产时,单个机器人成本40万元左右,等到2030年之后大规模量产成本有望降低至13-14万元。
要实现这样的壮举,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同仁们一起努力。
鉴于上图只是预测,乐观者请把它作为目标,不屑者就当图个乐呵,欢迎各路英雄豪杰拍砖和探讨,毕竟现在还是朦胧阶段,有益的交流能促进大家更好的理解人形机器人这个行业。